匠心酝酿,一坛美酒醉了百年
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,蜿蜒千里,它的修建开通繁荣了地方经济,丰富了文化底蕴,增强了民族自信。运河兴,则城市兴。在大运河南端,有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古老城镇,名曰塘栖。塘栖古镇有一家“同福永”酒厂,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,要说起“酒”的酿造史,可以追溯到清末光绪年间。
一、百年老字号的历史传承
1890年(清光绪十六年),塘栖夏甫卿在西石塘街创办了“夏同福”;1896年(光绪二十二年),夏氏将酱园卖于汪道生家,改称“汪同福生记”;1913年(民国二年),汪同福生记被汪合兴酱园接收为分园;1920年,汪合兴酱园改名为“汪同福”,抗战胜利后,改名“同福永生记”;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,同福永酱园与塘栖仲嘉顺、源新、郭源茂等酿造厂合并,改为地方国营塘栖酿造厂,所产黄酒多次在杭州地区被评为质量第一名。到1987年,国营塘栖酿酒厂已有职工490人,产品有黄酒、白酒、果露酒、药补酒、啤酒等5大类40余种,年产量15488吨,年产值1068万元。所产清宫御酒、状元红、竹叶青、蚂蚁酒、双参礼酒等,在市场上十分畅销。
2007年初,长期为塘栖酒厂供应大米的余杭兴良米业公司老总沈士良,了解到“同福永”老字号背后的故事后,产生了浓厚兴趣,正式接管塘栖酒厂并申报老字号。老字号评审专家来实地考察后,发现厂区内那一排排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大缸、一排排像金字塔一样的竹编缸罩、一百余年没迁过址的生产厂区,不由啧啧称奇,一百余年没动过地方的老字号,这在浙江全省都少见。2011年,“同福永”正式成为“浙江老字号”企业。
这是一家致力于挖掘历史文化底蕴,“弘扬酒文化,传承酒文化”,打造以白酒为主,塘栖枇杷酒、梅酒、桃花笙记等果酒为辅的酿酒公司。2015年10月,“同福永”搬到新厂区,位于塘栖镇西河村。新建的酒厂面积2.5万平方米,基建、环保锅炉转换等投入6000多万元。另二期厂房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,内置100个左右窖池,主要用于白酒酿造的后道灌装。
“同福永”在塘栖水北街原址,现在是运河谷仓博物馆的一部分,开辟成了一个酒业文化展示馆。在展示“同福永”历史的同时,让水北街继续保留老字号传统工艺和劳作方式的景象记忆,让喜欢老传统的人感受老工业遗存的味道。
二、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,打造卓越品质
要赢得市场,关键是质量。酒这产物,质量好不好,一喝就知道。“同福永”掌舵人沈士良决定在优质原料供应和酿造工艺提升上下功夫:一要确保产品的真材实料,同福永白酒以荞麦、高粱、糯米、小麦和适量的豌豆为原料酿造,有兴良米业作为同福永产业链的上游端,确保了同福永白酒酿造优质原料的供给;二要在保证酿造工艺的古法传承基础上,加入现代科技,提升口感,让杭州人们不出杭州就能喝到正宗的原浆白酒。
沈士良广揽良才,专门请来精通白酒酿造工艺的老师傅耐心研磨,终于研制出原酿珍藏白酒。塘栖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它为“塘茅”(寓意塘栖茅台),每逢外地亲朋好友过来,宴请时便以“塘茅”助兴。一来二去,酒香飘出了万里……眼下,53度、45度、43度和38度“同福永”红瓶白酒已走出余杭,行销华东地区。
除了在白酒酿造工艺上更新迭代外,沈士良大胆创新,借助塘栖盛产枇杷之地利,打造出“特色果酒”。他与杭州农科院接洽研究,以高科技结合百年传统工艺,创新酿制出具有塘栖特色的枇杷果酒,枇杷果酒甘甜馥郁,润肺去燥,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养生果酒。随着枇杷酒的成功研制,梅酒、桃花笙记等果酒相继上市,火热销爆京东商城等平台,正逐渐成为“网红”酒。果酒系列是“同福永”目前重点开发的项目,其制作工艺还让这家老字号获得了一张现代化的“新名片”——浙江智造精品企业。
三、百年老字号焕发新活力
历史传承的背后是不断发展,沈士良将酒业融入旅游,进行业态融合,将品味独特的各种果酒和传统手工酿制酒融入农业休闲旅游、亲子游服务,让人们在体验生态农业的同时也能及时感受到老底子的味道。
对于同福永的将来,沈士良有很多想法,他说:“下一步,‘同福永’将深挖酒后经济链,将老字号与塘栖旅游业深入融合,不断将同福永品牌打造成与时俱进的浙江酒业标兵。除此之外,还要重点开发‘酒银行’项目,让前来买酒的客户不仅能亲眼目睹酿酒过程,还能亲自将酒封坛入窖,自定取酒年限,1年、3年、5年......想什么时候开坛就什么时候开坛。”
悠悠运河水,诉不完古镇千古情,道不完美酒匠心酿。2019年,“同福永白酒酿造技艺”被列入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21年,沈士良被授予“临平工匠”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