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条半弄凉飕飕,枇杷美酒小清新――《钱江晚报》
杭州塘栖是个水乡,开门见河,出门遇水,故塘栖人在日常生活中,其生活方式也带上了浓浓的水乡烙印。今天(7月17日),我们从武林门码头出发,乘坐高大上的槽舫船出发游塘栖。在悠悠的旅途中,我们听“老塘栖”丰国需讲了运河往事,聊了聊塘栖的来历、美味的小吃,还有三条半弄里风花雪月的故事。
塘栖水北街 一半久远一半摩登
槽舫船枕着乾隆御杯码头靠岸,首先入目的就是大运河申遗点―广济桥。广济桥是京杭大运河中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桥,全长83米,上下共169个石阶。1999年,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桥的保护问题,余杭区政府出巨资新开河道,禁止往来货运船只过桥。
如果你是游客,来到塘栖水北街一带,你会对这里的老街新景感到新奇,这里有咖啡馆,KTV,也有百年老字号。沿着河边,你可以坐在“美人靠”上,观赏风景,是最自在的事情。
而对于塘栖,它的历史、它的韵味还远远不止这些,你可以从它的档案历史,从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口中,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塘栖,一个让他们拥有无限回忆的老塘栖。
长长的“藏死弄堂”原先是经商秘密武器
如果不是老塘栖人带路,游客很容易错过这位于市河东侧的三条半弄。
原汁原味的老弄堂是由太史第弄、郁家弄、沈家弄组成,街区内有古建筑约7000平方米。沈家弄长105.6米,宽2米,共5进;郁家弄长105.6米,宽1.5米,共六进;太史第弄比其他两条弄多一个弯,有138米,宽1.2米,共五进,太史第弄老宅为塘栖历史上的大户人家卓家七世卓明卿所建,距今已有420多年历史。
虽然天气炎热,但老宅子里悠长的弄堂还是凉风徐徐,弄堂里尽是来往市河东西两侧的居民。
这些弄内的房屋均跨弄而筑,四周均筑有封火墙,大门是石库门,门外有屋檐,门檐上还画龙雕凤。在厅楼的东西两侧设有厢房,中间留有小天井。大门的两侧,各建有一条避弄,与各进房屋的内院有偏门相通。弄内老宅重屋层叠,典雅幽深,外部门面虽不起眼,内部却别有洞天。粉丝团走走看看,不禁啧啧感叹:“塘栖历史上应该是江南土豪的云集地。”
本地人把塘栖的弄堂叫做“藏死弄堂”,这种设计,和塘栖大户人家经商、生活有莫大的关系。
“以前塘栖市河两岸商贾林立,偌大的宅院前店后仓,楼上还住着家眷。塘栖的大户人家开店经商,喜欢把最上等的货色藏在后房,于是就修了长长的屋里弄堂,方便贵客看货选样;大户人家女眷比较多,这屋里弄堂还有一个妙用,就是能把住在每一进房的太太们相互隔开,老爷进出宅院都走弄堂以避嫌,只有家里操办大事时才开正门进出。”丰老师说。
酒厂厂长埋的30坛女儿红 几十年过去还是没被人找到
逛完弄堂,粉丝团来到塘栖百年酒厂“同福永”参观。在镇上“同福永”的名字可谓妇孺皆知、家喻户晓。国营酒厂“同福永”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120年前。民国时期,先逝的酒厂厂长曾为未出嫁的女儿,在酒厂埋下30坛女儿红酒,塘栖人至今还没找到。
昨天,现任厂长沈士良听说读者要来,特地备下两瓶小清新的枇杷美酒,是用塘栖特产枇杷酿造的低度果酒,请大伙喝了一盅。(施雯、胡元勇)